身為自由作家+重量級書籍閱讀者,對於當前狀況不佳的出版業比任何人都憂心。
作家與文字工作者看出版
感覺這幾年出版業經濟普遍吃緊,常配合的出版社在給付稿酬、版稅時常有推遲現象,而且編輯流動頻繁,以致書稿堆積難以去化出書,這些都不是好現象。
企業以獲利優先,有些集團經營者早已改弦更張,不再出書而往獲利豐厚的「代編」靠攏。代編稿費比雜誌稿費豐厚,如果有找我配合那也不錯。
其實早已有不少出版社降低自製書比例,大量購買日韓書版權在台重製,出書快又省事,只要挑到幾本好書就大賺。但對台灣作者可不是好事。
至於重製大陸書的就更多了,以歷史與養生類為大宗,所以這兩年做好多校稿、審稿、改寫的CASAS。
雜誌業配掛帥,前兩年曾與新創刊的雜誌合作寫專欄(其實是該公司產品分析),半年後因廣告業配版面增加,終止配合。
以上都是SOHO4年多來面臨的產業變化。
重量級閱讀者看通路
我喜歡看書更喜歡買書,家中、工作室都堆滿各色書籍。近年因為工作與照顧母親關係沒法分身,在網路書店購書機率極高。
老實說,網路書店購書失敗率極高。因為光看網頁的精彩介紹,真的不保證書籍本書也一樣精彩。有點像電影,精彩的都剪成預告片,進到電影院就有上當之感。
不過網路購書也有好處,實體書店寸土寸金,當月新書若是不趕快出手,3個月後就淪為退書,靜候發落。網路書店則不受此限,看到喜歡的可以先收到暫存清單,需要時再下單即可,無形中讓分眾書籍保有與知音相遇的機會。
書籍本身的問題
現在出版社出書有幾個現象,令身為重量級讀者的我很困擾。
作家來源的質變
「一窩鋒現象」素為台灣各產業市場陳疴,只要一本書大賣,同類書立刻排山倒海而來。很快就把市場搞爛。
「超快速網紅出書」現象,近年粉絲動輒上百萬的網紅當道,出版社找網紅出書,除了有現成的圖文直接取用成書快,最重要的是網紅可以動員粉絲,往往在預購就能創下佳績。甚至連新書發表會、簽書會都由網紅動員自己人脈自己辦,出版社落得輕鬆回本,穩賺不賠,樂觀其成。所以非網路紅人部落客者,不論多認真寫作,以後出頭的機會越來越渺茫,不妨改弦更張網路陸作家世界發展,可能比較有機會。
「拿版稅窮兩年」魔咒,常跟同一掛的作者聊天,大家公認提案給出版社出新書,往往審案子時間就等個3-4個月,早已喪失市場先機,而且我們也不趕把預計的寫書時間拿來接案子,幸運的話案子過了馬上要你加急撰寫,寫書花費的時間與採訪成本常常一忙就是4-5個月沒法接其他案子,出書後一個月拿到5萬多版稅,算一算這6-8個月只賺著5萬多元,有夠辛酸。接下來2-3個月推廣新書的發表會也要靠自己去找地點,若是外縣市必須自己掏腰包。更慘的是半年閉關寫書,外緣盡斷,案子一時接不上來,就算接了也要3個月後才能領稿費,若碰到拖欠就更不用說。如此不善的循環週期大約要2年才會回神。所以後來大家公認領稿費其實真的比較划算,反正旅遊類書籍很少再版,落袋為安才好!
書籍本身的質變
大陸書籍動輒數十萬字才稱得上著作,但是台灣的編輯會告訴你台灣人不喜歡讀那麼多字,一本書6、7萬字就好了。日本翻譯書更誇張,如果是暢銷百萬工具類書作者(一年領上億版稅、文案一寫就上手之類),文字少得可憐,難怪一年可以出很多本。感覺像是花錢買密笈。
歐美書籍有時因為文化差異,讀起來格格不入,有些出版社引進的是很嚴謹的學術等級著作,卻取了很通俗聳動的名字,網路書店買回來看得好辛苦,趕緊轉手賣掉。所以近來我都習慣在網路上買二手書,價格至少七折以下、書況幾乎全新,看完覺得喜歡就留下,不合用就再賣掉,也不失為書籍流通暢旺的方式。只是最近這樣的情形日益頻繁,不知好還是不好。
留言列表